早在戰(zhàn)國時期
中國就有了正五色的概念
青白黃赤黑
東西中南北
五色的經緯
織出山與水
一曲《滿庭芳·國色》唱盡華夏之美
在古代
燒出五顏六色的瓷器不是易事
《天工開物》中描述燒制瓷器
需經72道工序
從選材到制胎,從釉彩到燒制
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精細到毫厘
當中國傳統(tǒng)色遇上瓷器
會碰撞出怎樣的人間絕色?
從下面這些瓷器中
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青
是東方五正色之首
是介于藍色與綠色之間的顏色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義
“東方色也,木生火,從生丹
丹青之信言象然,凡青之屬皆從青”
青,對應著東方
古人賦予“青”以“生”的意義
既有對生命開端的敬畏
更有對自然的尊崇
古瓷中最有名的是
宋代汝窯的天青釉色瓷(汝器)
天青因宋徽宗的審美
成為了宋瓷代表顏色之一
到了清乾隆時期
東青釉瓷盛極一時
東青
是一種淡青色的青釉
又稱冬青、凍青
據傳為仿北宋東窯瓷釉而制
故稱之為東青釉
東窯胎骨細致,釉色淡青
有深淺兩種,近似“汝器”
東青釉荷葉紋杯
釉色青綠淡雅
釉面光澤柔和
杯口形狀像一張卷邊荷葉
口邊內外翻卷
清晰的葉脈紋透露出典雅靈氣
仿佛令人置身荷塘月色下
舉“杯”邀明月
看只此“青”綠
誰能不喜歡呢?
白
是一種只有亮度
沒有色度的顏色
《說文解字》解釋其為“西方色也”
《淮南子》著“色者,白立而五色成矣”
古人視白色為色彩中的基礎色
殷商時期崇尚白色
它是當時高貴吉祥的顏色
白釉是瓷器傳統(tǒng)釉色之一
白瓷的誕生晚于青瓷
到了宋朝時期
定窯白瓷一度冠絕五大官窯
磁州窯系白釉剔刻花卉紋枕
枕呈元寶形,前低后高
胎體黃白,施白釉
枕面剔花海棠形開光
(開光是陶瓷繪畫中的一種裝飾工藝)
四分隔裝飾,作菊花紋
瓷枕是生活用具
最早始于隋唐,盛行于宋元
品種多樣形式繁雜
陶瓷質地清涼沁膚
《本草綱目》記載,瓷枕
“明目益睛,至老可讀細書”
黃
是華夏先民最早認知的色彩之一
《說文解字》中對其解釋為
“地之色也。從田從炗,炗亦聲。”
“地之色”即土地的顏色
炗(guāng)是光的古字
田地在光線照耀下
所呈現的顏色為黃色
黃色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
象征著土地、權力
隋唐時期開始
黃色逐漸成為帝王的御用色
黃釉瓷也成為皇室的御用瓷
直到清代中期以后
黃釉瓷才逐漸走向民間
在清代,隨著氧化銻的引入
創(chuàng)燒出了呈色清新淡雅的檸檬黃釉
并發(fā)展成顏色釉的獨立品類
時人稱之為“西洋黃”或“洋黃”
黃地粉彩蟠桃紋碗
為檸檬黃釉
于大清雍正年制
底心繪粉彩折枝蟠桃紋
外壁飾印花陽紋“鶴桃”圖
為賀壽佳品,寓意長壽祥瑞
是專為萬壽節(jié)定制
存世罕見
赤
比朱紅稍淺的顏色,泛指紅色
“赤”最早見于甲骨文上
《說文解字》曰
“赤,南方色也,從大從火。”
赤是火的顏色
是原初先民最早膜拜的顏色
古人對紅色區(qū)分較細
如絳、赤、朱、丹、紅等
同屬紅色但深淺略有差別
隨著年代推移
“紅”逐漸成為各種紅色的統(tǒng)稱
紅色是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色
對于中國人而言
沒有哪種顏色比紅色更具共鳴
它代表了中國人的
理想、信念和家園
豇豆紅是一種濃淡相間的淺赤色
康熙時期創(chuàng)燒的高溫銅紅釉
因色調如紅豇豆般柔和悅目而得名
其中上乘者稱“大紅袍”或“正紅”
多為宮廷御用的珍品
豇豆紅釉暗刻團螭紋太白尊
是康熙豇豆紅釉中常見的器型
器內壁和底部均為青白釉
腹部有三組暗刻團螭紋
器身小巧玲瓏
它是文房用品中的水盂
古人盛水以備硯墨之用
豇豆紅釉燒制難度大
又是專供宮廷御用
因而極為稀少珍貴
黑
是無光之色
是所有色彩的終點
《說文解字》曰:
“黑,火所熏之色也”
是一種被煙火熏過的顏色
從新石器時代的黑陶
到水墨畫、書法、陶瓷黑釉
再到歷朝上玄下纁(xūn)的最高冕服
(玄代表天,纁代表地)
這抹神秘的黑色貫穿于千年歷史中
烏金釉創(chuàng)燒于康熙時期
其著色元素中除大量的鐵外
還混有錳與鉆
經高溫還原焰燒而成
黑亮如漆,光可照人
常以描金裝飾,極具高級感
烏金釉描金團花紋膽瓶
烏金釉色深而透亮
描金團花錯落有致
因器型如懸膽而得名
釉面凝重華貴
仿佛夜空一般靜謐神秘
其描金團花錯落有致
更增添了幾分富貴精致
施釉繪彩的瓷器
是自然與人文交匯的結晶
凝結著人們的智慧與審美
在古代中外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中
中國瓷器占有著重要地位
它是外國語匯里
中國的代名詞——“china”
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名片”
生活中人們常說的“陶瓷”是陶器與瓷器的統(tǒng)稱,兩者在原料構造、燒制溫度和施釉等方面都不盡相同。早在萬年前的遠古時代,我國便已有了陶器,制陶技術進步之后才有了瓷器,原始青瓷就是陶器向瓷器過渡的產物。陶與瓷在時空中交融,寫就中華民族的輝煌史。
考古證據揭示,廣西是中國陶器的搖籃之一,桂林甑皮巖的“陶雛器”見證了這一萬年的工藝傳承。北流是我國嶺南陶瓷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自夏商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如今是中國四大日用陶瓷產區(qū)和出口基地之一。
北流陶瓷。來源:玉林發(fā)布微信公眾號
唐宋時期,廣西的經濟文化繁榮空前,陶瓷生產步入黃金時代。從漓江之濱到北部灣畔,古窯址星羅棋布,見證了廣西陶瓷的輝煌。它們不僅滿足了本地需求,還揚帆海外,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商品。到了晚清民國,廣西制陶業(yè)再創(chuàng)高峰,欽州坭興陶獨領風騷,它不僅在國內贏得贊譽,更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榮獲1915年美國舊金山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和1930年比利時世界陶瓷展覽的金獎。
欽州坭興陶。來源:廣西云客戶端
廣西的窯火歷經史前至現代,歷經無數變遷,卻始終燃燒不息,不斷推陳出新。這正是“萬年桂陶”的魅力所在,也是廣西對世界陶瓷工藝的獨特貢獻。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12033003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0170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署)網出證(桂)字第020號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桂)字第0230號
網警備案號:45010302000253
桂ICP備11003557 南寧新聞網版權所有
舉報電話:0771—5530647 郵箱:mail@nnnews.net
登錄南寧云賬號
登錄
還沒賬號?立即注冊
點擊頭像快速登錄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