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翻看自己拍攝的那些關于母親的照片,眼前就會浮現(xiàn)這些感人的故事片段,我深深感動于母愛的堅韌與偉大。
(一)
黃乜鮮背著兒子黃必華上學的畫面,一直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里。這位家住廣西河池市東蘭縣隘洞鎮(zhèn)板康村板江屯的母親,以瘦弱之軀日復一日背著兒子黃必華上學,從初中一直背到大學。
↑在廣西東蘭縣隘洞鎮(zhèn)板康村,黃乜鮮背著兒子黃必華上三輪車(2018年2月26日攝)。
↑在廣西東蘭縣高級中學,黃乜鮮背著兒子黃必華前往6樓的教室(2020年5月9日攝)。
2018年2月26日,廣西東蘭縣高級中學即將開學。那天,我趕到板康村板江屯時,天還沒大亮,但黃乜鮮早已起床做起了準備,照顧兒子洗漱、做早飯、收拾行囊……
她的兒子黃必華讀小學時因病致下肢癱瘓,黃乜鮮家境清貧,丈夫身體差,夫婦兩人擔心自己老了以后,雙腿殘疾的兒子無法自食其力,“讀書是他唯一的出路”,他們決定讓因病已離開校園三年的黃必華回到小學課堂,由黃乜鮮的丈夫每天背著他去學校。
黃必華上初中時,黃乜鮮和丈夫到學校附近租房,一邊打工一邊背兒子上學。黃必華讀初中時,黃乜鮮的丈夫因病不幸離世,背兒子上學的重擔落在了黃乜鮮的身上。
黃必華到縣城上高中后,黃乜鮮住到學校給他們母子倆免費提供的宿舍里,每天背兒子到教室上課,照顧兒子的生活,空閑時在學校小賣部打零工賺點生活費。
2018年2月26日,板康村板江屯春寒料峭,細雨紛飛,黃乜鮮收拾好后,把兒子背上三輪車,“突突突”沿著盤山公路往20多公里外的縣城奔去。
到了東蘭縣高級中學,黃乜鮮把兒子從三輪車上背下來,剛把滿車的行裝卸完,上課鈴就響了,這位50歲的母親背著兒子穿過校園小道,一步一個臺階,朝著教室走去。“上學才是他唯一的出路,我不知道還能背多久,但能背一天我就堅持一天?!睆膬鹤拥慕淌一氐剿奚幔@位看不懂漢字聽不懂漢語的母親,擦擦額頭的汗水,用壯話一句一頓地和我說。
↑在廣西東蘭縣隘洞鎮(zhèn)板康村,黃乜鮮用三輪車載著兒子黃必華行駛在上學的路上(2018年2月26日攝)。
↑黃必華在上學路上為媽媽黃乜鮮整理帽子擋風(2018年2月26日攝)。
2020年5月9日,我再次見到這位母親。當時,黃必華的教室在六樓,黃乜鮮每天背著兒子上下教學樓要六個來回,從來沒有遲到。“有時候,見我背得太累了,學校老師和同學也會主動幫忙?!秉S乜鮮一臉感激。
母子倆日常生活開支幾乎都壓在黃乜鮮一個人身上。她家里種有三畝田,只有節(jié)假日才能回去打理。平時,她在照顧兒子之余,在學校撿拾廢舊物品賣錢補貼生活費?!霸倏嘣倮垡惨а缊猿窒氯ァ!秉S乜鮮說。
↑在廣西東蘭縣高級中學宿舍,黃乜鮮在擇菜,黃必華在看書(2018年2月26日攝)。
↑在廣西東蘭縣高級中學,黃乜鮮在收拾撿回來的廢舊物品(2020年5月9日攝)。
令人欣慰的是,黃必華經(jīng)過努力考上了大學。現(xiàn)在,這位有著瘦弱身軀和堅強脊梁的母親,繼續(xù)陪伴兒子完成他的學業(yè)。
(二)
我鏡頭里的另一位母親叫何冬艷。
何冬艷是一個孤獨癥孩子的母親。她的兒子陽陽(化名)在1歲8個月時被診斷為中重度孤獨癥。為了兒子有更好的康復訓練機會,何冬艷帶著陽陽跟隨在廣東工作的丈夫四處輾轉。
陽陽3歲那年,他爸爸因病不幸離世,這個不幸家庭所有的重擔壓在那年只有28歲的何冬艷身上。為了讓兒子繼續(xù)得到康復訓練,何冬艷來到廣西南寧市租房居住,一邊打零工賺生活費用,一邊陪兒子進行康復訓練和上學。
這期間,只有高中學歷的何冬艷,為了學習更多的專業(yè)知識,報讀了廣西師范大學函授班,獲得教師資格證,通過自學心理咨詢課程,獲得《中小學生心理輔導專項職業(yè)能力證書》等資格證書。
2023年3月31日,我到何冬艷位于南寧市的出租屋采訪時,她正陪著兒子進行做手工、打鼓等康復訓練,由于陽陽精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一個訓練項目做幾分鐘又得換另一個項目。做手工時,陽陽總是開小差,一下子嚷嚷想要這個東西,一下子又嚷嚷想要那個東西,何冬艷看著煩躁不安的兒子長長嘆了一口氣,又摸摸他的頭,細聲細語勸導他安靜做手工。
↑在位于廣西南寧市北湖北路的出租房里,何冬艷和兒子陽陽在做手工(2023年3月31日攝)。
↑在位于廣西南寧市北湖北路的出租房里,何冬艷教兒子陽陽打鼓(2023年3月31日攝)。
↑在位于廣西南寧市北湖北路的出租房里,陽陽幫媽媽何冬艷拔白頭發(fā)(2023年3月31日攝)。
當時,陽陽是南寧高新區(qū)龍華學校的初中生,何冬艷除了日常照顧兒子,還在龍華學校照顧8個孤獨癥孩子和1個唐氏綜合征孩子、兩個腦癱孩子,這位在坎坷命途中自強不息的母親,幾乎每天都在這些孩子身邊忙碌,她要讓更多像她兒子這樣不幸的孩子,獲得多一點幫助,看到多一點希望。
↑在廣西南寧高新區(qū)龍華學校,何冬艷和她照顧的孤獨癥學生在一起(2023年3月31日攝)。
↑在廣西南寧高新區(qū)龍華學校,何冬艷教她照顧的學生畫畫(2023年3月31日攝)。
↑在廣西南寧高新區(qū)龍華學校,何冬艷和她照顧的學生在一起(2023年3月31日攝)。
現(xiàn)在,何冬艷除了照顧自己的兒子,還照顧16個孩子,其中孤獨癥孩子6個、腦癱孩子2個、智力遲緩孩子7個、唐氏綜合征孩子1個。她說,這一路走來,他們母子得到很多善良人的熱心幫助,她現(xiàn)在每天所做的,不僅是為了生活,為了感恩,更重要的是想用善意去感染更多的善意,讓更多“星星的孩子”看到陽光。
(三)
張清秀也是一位想讓更多孩子得到溫暖的母親。
張清秀家住廣西南寧市賓陽縣中華鎮(zhèn)育才村,曾經(jīng)她常年外出務工,大兒子長年在外婆家生活,小兒子還曾寄宿在廣西柳州市的親戚家里。2010年,她從廣東務工回家過年時,發(fā)現(xiàn)兒子看她的眼神像在看一個陌生人,言語交流也是非常生疏。那一瞬間,她的心被深深刺痛了,決定安心在家一邊干農活一邊照顧孩子,就是收入再少也要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
在家照顧孩子期間,她看到村里還有很多留守兒童,他們的眼神總帶著淡淡的憂傷。“當時,一個想法在我的腦海中萌芽——我要給村里留守兒童‘一個家’?!睆埱逍阏f。
2012年5月,張清秀在村里建起首個“留守兒童之家”,發(fā)動當?shù)貗D女成立一支由5個人組成的“代理媽媽”志愿服務隊,通過與留守兒童“一對一”“一對二”或“一對三”結對子形式,給村里留守兒童母親般的關愛。
↑在廣西賓陽縣中華鎮(zhèn)的一個“留守兒童之家”,張清秀和孩子們一起玩耍(2024年3月5日攝)。
↑在廣西賓陽縣中華鎮(zhèn)的一個“留守兒童之家”,張清秀(左二)陪小朋友閱讀(2024年3月5日攝)。
我曾三次到張清秀的“留守兒童之家”采訪。2024年3月5日,我再次到訪時,正趕上孩子們放學回到“留守兒童之家”,張清秀忙前忙后幫他們搬玩具,陪他們一起玩耍,有鬧別扭的趕緊走過去勸一勸,有哭鼻子的趕緊抱起來哄一哄。孩子們準備回家了,張清秀給他們準備了每人一塊小蛋糕,孩子們領到蛋糕后,歡歡喜喜一起分享,熱熱鬧鬧的“留守兒童之家”洋溢著童真的歡樂。
如今,在公益路上走了12年的張清秀,已從一名留守兒童的媽媽變成當?shù)亍按韹寢尅敝驹阜贞牭摹邦I頭雁”,這個服務隊的“代理媽媽”從當年的5人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147人,讓500多名留守兒童得到母親般的溫暖,志愿服務隊先后獲評全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全國志愿服務示范團隊、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等榮譽,張清秀也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被厥讈頃r路,張清秀想繼續(xù)溫暖更多留守兒童的心,讓他們成長的天空,多一點陽光雨露,多一點歡聲笑語。
↑在廣西賓陽縣中華鎮(zhèn)的一個“留守兒童之家”活動室外,張清秀和孩子們交流(2024年3月5日攝)。
提起這些母親的故事,我心中滿滿的感動和敬仰,為了子女的成長,她們選擇負重前行;為了更多孩子的歡樂,她們選擇無私奉獻。
母親節(jié),我把最美好的祝福獻給天下所有的母親。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12033003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0170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桂)字第020號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編號:(桂)字第0230號
網(wǎng)警備案號:45010302000253
桂ICP備11003557 南寧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
舉報電話:0771—5530647 郵箱:mail@nnnews.net
登錄南寧云賬號
登錄
還沒賬號?立即注冊
點擊頭像快速登錄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