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融媒體中心—南寧晚報訊(記者 周志英 實習生 陸相穎)昨日上午,第十三屆中國—東盟(南寧)音樂周高峰論壇在廣西藝術學院學術報告廳舉行。來自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三個國家的五位代表圍繞本國音樂研究暢所欲言,擦出不同音樂文化交融的火花。
上午9時,高峰論壇如期舉行。據了解,本次論壇分為兩個階段,前半場由東南亞各國音樂藝術代表,對本國音樂研究進行敘述,發(fā)言人分別來自越南、泰國、印尼三個國家。后半場由中國三位代表發(fā)言,主要論述中國—東南亞音樂學術交流和中國民族音樂風情學術論文展示。
越南文學藝術聯合會主席杜洪軍首先發(fā)言,他向觀眾們詳細介紹了越南交響樂在越南的形成以及發(fā)展歷程;緊接著,其他音樂代表相繼講述了《新亞歐音樂節(jié):國際音樂融入越南的橋梁》《泰國傳統(tǒng)民族樂器“Khean”的改良與應用》《印度尼西亞西爪哇Rudat表演重建》等主題的研究。中國的代表們也相繼分享了《中國—東南亞——弦琴的類研究及表演共有觀念》《搭建中國—東盟文化藝術研究成果展示平臺》和《風花雪月,民族情韻——顧冠仁白族風格民族管弦樂〈洱海情〉創(chuàng)作技法探賾》等主題的研究內容。
論壇結束后,來自泰國的納榮魯奇·沃拉邁特里博士接受了記者采訪。他表示,自己來自泰國東北部,在他的家鄉(xiāng),“Khean”(笙)是很出名的一種傳統(tǒng)樂器,自己也長期致力于這種樂器的研究?!昂軜s幸作為特邀嘉賓參加本屆音樂周活動,有幸分享了自己作品。我期待有一天,泰國的民間樂器能演奏出所有歌曲,也期待泰國‘笙’奏響中國傳統(tǒng)音樂,那將是一種特別奇妙的聽覺享受?!?/p>
廣西藝術學院大一學生陳卓義說,本次高峰論壇讓他進一步了解了越南、泰國以及印尼等國家民族音樂的內容,感受到了不同國家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
編輯:汪峰屹
責任編輯:羅寧
值班編審:符蔚
(作者:周志英 陸相穎)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12033003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0170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署)網出證(桂)字第020號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桂)字第0230號
網警備案號:45010302000253
桂ICP備11003557 南寧新聞網版權所有
舉報電話:0771—5530647 郵箱:mail@nnnews.net
登錄
還沒賬號?立即注冊
點擊頭像快速登錄
請輸入驗證碼